关于《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(试行)》的解读

2019年2月,住建部、人社部联合下发了《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(试行)》,办法中指出,自2020年1月1日起,未在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上登记,且未经过基本职业技能培训的建筑务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,建筑企业不得聘用其从事与建筑作业相关的活动,建立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系统,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实时数据共享。

该管理办法针对施工领域中建筑工人流动性大、老龄化严重、技能素质低、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问题实施的解决途径,这也是在住建部提出“关于培育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”、建议取消建筑施工劳务资质审批后,再次以具体的措施明确多项要点:

1、逐步建立施工承包企业自有建筑工人为骨干,专业作业企业自有建筑工人为主体的多元化用工方式。

2、取消建筑施工劳务资质审批,设立专业作业企业资质,实行告知备案制。

 3、放宽市场准入限制,鼓励有一定组织、管理能力的劳务企业通过引进人才、设备等途径向总承包和专业企业转型。

 4、施工总承包企业要将劳动合同信息纳入实名制管理,严禁用劳务分包合同代替劳动合同,杜绝代签合同。到2020年基本实现劳动合同全覆盖。

 5、建立健全与建筑业相适应的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方式,施工企业(包括专业作业企业)应在劳动合同的薪酬中列明用于建筑工人参保所需费用,依法为建筑工人缴纳社会保险。

建筑工人实名制之后,施工企业将逐渐通过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数据库,直接获取建筑工人的从业记录、培训情况、职业技能、工作水平等信息。包工头这个中介,或许会慢慢退出建筑施工舞台。未来的用工趋势是以专业作业企业为主,逐步实现建筑工人公司化、专业化管理,所以,对于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在新的政策下,及时调整管理思路,未雨绸缪,加大培养储备自己的建筑工人及证书。



通讯员:薛培贞


2019年9月30日 16:20